- 住房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:新时代城市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
- 完善资质审批制度 强化建筑市场监管 ——部建筑市场监管司相关负责人解读《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》
- 倪虹参观中国—东盟建筑业合作与发展成果展
- 住房城乡建设部通知要求 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管理
- 超大特大城市“平急两用”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视频调度会议召开
- “黑科技”亮相 “高精尖”上线——2023智博会智能建造专题展掠影
- 抓住机遇,同题共答,推动中国建设标准 跟进企业“走出去”助力共建“一带一路”高质量发展
- 安责险为施工安全保驾护航
- 天上北斗赋能工程建设
- 通辽六个国省干线养护工程十月底通车 建设管养并重 优化通行环境
我国“口袋公园”建设快速发展 目前已建设和改造近3万个
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表示,按照居民出行“300米见绿,500米见园”的目标要求,全国目前已建设和改造“口袋公园”近3万个,“口袋公园”建设得到快速发展。
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各地统筹利用城市中的边角地、废弃地、闲置地、绿地等,因地制宜规划建设或改造“口袋公园”近3万个,建设绿道8万多公里,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约为15平方米。
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杨宏毅表示,目前,受空间限制,城市内建设大型的综合公园越来越难,在这种情况下,通过拆违建绿、见缝插绿、打开围墙等方式建设“口袋公园”,是补齐城市老城区、人口高密度区域等公园绿化活动场地不足、分布不均衡等短板问题的重要措施。
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近日表示,今年将推动全国建设不少于1000个城市“口袋公园”,每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要力争在年内建成不少于40个“口袋公园”,新疆、西藏等地可结合实际确定建设计划,从而为群众提供更多方便可达、管理规范的公园绿化活动场地。
“口袋公园”扮靓城市微空间
近年来,不少地方都将“口袋公园”建设作为提升城市人居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抓手,家门口的小“公园”越来越多,满足了更多市民“出门见园、开窗见绿”的愿望。
在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,工人们正在对北川新县城的羌城健康绿道进行进一步美化。这条健康绿色跑道目前已经让县城的8个“口袋公园”串联成线,因此每天都有很多市民来这里散步。一位正在散步的居民说:“我们老年人在这里散步也很好,孩子们在这里玩,都很满意。”
在湖北省枝江市,目前城区已建成休闲公园及街头绿地49个,每个社区现在都建有一个以上相应规模的公园。“整个枝江环境越来越好了,有利于我们健身、放松。”市民纷纷表示。
不少地方通过提前设计规划,更是让“口袋公园”连成片、形成网络,进一步激发了城市的商业活力。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,新建的11处“口袋公园”与沿河风情带串联起来后,在当地一下子就成了地标性景观,很快就引来了一个商业综合体的落地。该区某商业项目负责人牟建永说:“公园是市民休闲娱乐的地方,人流量相当大,我们商场紧挨着公园,这些人流将会成为我们商场的客流。”
“口袋公园”激活废弃闲置空间
因为小,所以“口袋公园”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微更新的一项重要内容。“口袋公园”在为周围群众提供一个休闲娱乐新去处的同时,更使得城市原本废弃、闲置的空间有了新用途,进一步提升城市品质。
近年来,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将城区乡镇杂乱废弃的区域地块进行集中整治,以小巧舒适为设计理念建设的“口袋公园”,让居民们交口称赞。该县凤灵街道居民汪青才说:“以前这里杂草丛生,乱七八糟的,但是现在大家都看得到,感觉非常好了。”
在苏州,不少市民都发现,今年有关部门在高架桥下建了不少迷你小花园,太湖石、绿植、鲜花错落有致,就连桥墩都“穿”上了绿化植被。不仅如此,当地还把“口袋公园”建设与公共停车场建设相结合,在提升景观的同时,有效利用闲置空间缓解停车难问题。
江苏省苏州高新区枫桥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邹斌介绍说:“一切从实际出发,充分利用空间,不能设置(车位)的,我们再造景,提升城市的品质。”
目前,不少城市修建的“口袋公园”里,都配备了庭廊、座椅、步道、健身器材等设施,周末还成为举办文化演出、文艺展示、社区活动等公共活动的场所。
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忠杰表示,一个“口袋公园”是不是高水准,关键要看能不能满足公园周边老百姓的实际需求。另外,“口袋公园”建造要更加关注人性化、无障碍,要更多注重细节。
“口袋公园”建好更要管好
要让“口袋公园”真正点亮城市的微空间,要在建设上费思量,同时也要在维护上下功夫。只有杜绝“重建轻管”的现象,才能让“口袋公园”成为持久保鲜的高品质休闲空间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各地“口袋公园”建成以后,要加强日常维护和管理,做好公共卫生环境保护,决不能一建了之。要变被动管理为主动作为,推进口袋公园管护由政府为主向社会多方参与转变。
王忠杰建议,在“口袋公园”建设之初就考虑后期管养的问题,同时也可以进行创新探索,因为“口袋公园”与老百姓日常生活关系特别紧密,可以探索让社区居民参与管理。
他认为,随着小巧、精致的“口袋公园”越来越多,容易吸引来往的市民驻足停留欣赏,而随着人流的增加,势必给养护和管理带来挑战。只有在社会上形成“共管共治”的氛围,才能使“口袋公园”真正成为城市街头巷尾的“点睛之笔”、市民休憩活动的乐园。
数据来源:住建部